Search

【專題|大選、人權、肺炎:從紀錄片看見動盪不安的2020年】

2020即將來到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專題|大選、人權、肺炎:從紀錄片看見動盪不安的2020年】

2020即將來到尾聲,特別寫了一篇文章盤點了今年(美國為主)的紀錄片。我從美國大選、人權議題、新冠肺炎等個三個議題角度切入,跟大家介紹今年重要的紀錄片作品有哪些,或許也可藉此勾勒出一整年的輪廓。感謝 鳴人堂 願意收錄這篇文章,也希望跟紀錄片同好者一起來切磋討論。

✅完整文章請點選此連結:
https://opinion.udn.com/opinion/story/10124/4987589
 
※以下羅列文中所提到的電影, 以及其發行商/串流平台:
 
《#國會女戰將》(Knock Down The House)- Netflix
Youtube 免費觀賞: https://youtu.be/YCSo2hZRcXk
《#梭哈:民主之戰》(暫譯,All In: The Fight for Democracy)- Amazon
《#智能社會:進退兩難》(The Social Dilemma)- Netflix
《#佩佩蛙:感覺不錯蛙》(Feels Good Man)- 台北電影節
《#新世代公民》(Boys State)- Apple TV+
《#就我所見》(暫譯,The Way I See It)- Focus Features
《#泰勒絲:美國小姐》(Miss Americana)- Netflix
《#時光》(暫譯,Time)- Amazon
《#金恩博士與聯邦調查局》(暫譯,MLK/FBI)- IFC
《#約翰路易斯:好麻煩》(John Lewis: Good Trouble)- Participant/Magnolia
《#進擊的正義》(The Fight)- 金馬影展 / Magnolia
《#希望之夏:身心障礙革命》(Crip Camp: a Disability Revolution)- Netflix
《#體操A級醜聞》(Athlete A)- Netflix
《#紀錄在案》(On the Record)- HBO
《#揭開面紗:好萊塢的跨性別人生》(Disclosure)- Netflix
《#不能見光的愛》(A Secret Love)- Netflix
《#沒有彩虹的國度》(Welcome to Chechnya)- HBO / 高雄電影節
《#居家自製》(Homemade)- Netflix
《#可防可控》(暫譯,Totally Under Control)- Neon
《#76天》(76 Days)- MTV
《#我的八爪魚老師》(My Octopus Teacher)- Netflix
《#Gunda》(Gunda, 金馬影展)- 海鵬 / Neon
《#爺爺的死亡排練》(Dick Johnson is Dead)- Netflix
《#鳥是海與樹的孩子》(The Metamorphosis of Birds)- 台北電影節
《#芭樂特續集電影:哈薩克青年抱美國大腿之邁向強國必修課》(Borat Subsequent Moviefilm: Delivery of Prodigious Bribe to American Regime for Make Benefit Once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)- Amazon
 
-
 
※額外加碼——受限於篇幅沒有收納在本文中,但原本我還有介紹一些其他紀錄片如下:
 
從美國轉向世界,今年聚焦國際議題的紀錄片有:沙烏地阿拉伯異議記者哈紹吉遭設局謀殺之《異議份子》(暫譯,The Dissident)與《#噤聲王國》(暫譯,Kingdom of Silence,Showtime發行)、探索金正恩哥哥金正男,在馬來西亞機場遭到兩名女子毒殺的《#刺客》(暫譯,Assassins / Greenwich發行)等。
 
而國際出品的作品包含:義大利的《#夜》(暫譯,Notturno) 看中東戰事下的民間疾苦;希臘、義大利、美國合拍的《#松露獵人》(The Truffle Hunters,金馬影展 / Sony Pictures Classics 發行)追隨一群老人與狗狗如何遵循古法在森林中採集松露;羅馬尼亞明年的奧斯卡代表《#集體舞弊》(暫譯,Collective,Magnolia 發行)揭發了該國健保制度的集體貪污;香港的《#佔領立法會》(金馬影展)和《#理大圍城》將鏡頭帶到了反送中運動的街頭;挪威的《#女畫家與偷畫賊》(The Painter and the Thief,海鵬電影發行)則帶出一段不尋常的友情;瑞典的《#我是葛莉塔》(I Am Greta,Hulu 發行) 則探索這位知名且年輕的環保運動者的內心世界。
 
-


Tags:

About author
哈囉大家好,歡迎來到【丹眼看電影】,我就是那個丹。 原本此專頁的英文名要取作 "Dan Cinema",沒想到臉書上有個遙遠的陌生人,姓氏就叫做 Dancinema ,也因此這個網址就被註冊掉了。轉念一想,改以法文的 "Dans le Cinéma" 為名,意思是「在電影院之中」,好像也蠻有意境的,而且法文就是潮。 近幾年網路上厲害的影評寫手們早就多到數不清了,但我不想走太文青的路線,我沒有太多電影基礎知識或文筆訓練,我只想用我的方式跟大家分享我最近看片的心得。另外就是仗著自己的一點語言能力優勢,以及宅宅的個性,每天都掛在國內外各大影視網站。與其自己獨享,不如將一些有趣的消息分享給大家。 我個人是比較專攻歐洲三大影展跟美國好萊塢的片,藝術片跟商業片都喜歡。至於國片、中國片、日韓片及東南亞等地區電影,我會努力攝取,但主力不會放在這邊。 總之希望可以創造一個影迷影痴的舒適圈園地,邀請你一起加入。然後也希望不要三個月後這裡就雜草叢生。請大家多多指教,讓我們一起切磋討論、一起享受電影吧!
丹眼看電影,全心感受光影之美 電影評論|影壇消息|影展動態|獎季分析
View all posts